当前位置: > 论文中心 > 教育论文 >

群体心理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(2)

时间:2015-10-09 09:56 点击:
三、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运用群体心理 开展思想政治教育,不只是理论知识的灌输,还要借鉴和应用心理学的相关理论和方法,才能更好地揭示人的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的规律。因此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运用群体心理,能增
  三、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运用群体心理
  开展思想政治教育,不只是理论知识的灌输,还要借鉴和应用心理学的相关理论和方法,才能更好地揭示人的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的规律。因此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运用群体心理,能增强其实效性。
  1.群体规范力的应用
  一般群体都制定了一定的规范、准则或约定俗成的纪律条例,以凝聚群体成员,形成合力,同时约束个体的言行。因此,群体规范对个体存在着一定的制约作用,这种制约作用能使个体形成一定的心理压力,进而自觉地调节自身行为。在群体规范作用下可形成较强的群体凝聚力。群体凝聚力强可以为思想政治工作产生有利的心理环境,相反,群体凝聚力弱会淡化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。特别是当前,大学生群体呈现的各种不同的心理倾向和思想问题,使思想政治教育面临较大的挑战。因此,增强群体凝聚力是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一项措施。
  2.群体感染力的应用
  由于受到群体的制约和规范,个体在群体的压力下会自觉地调节自身行为,实际上就体现了群体对个体的感染作用,即个人在群体气氛的感染下,自觉地调整自己行为。这种感染多半是在潜移默化中进行,在群体气氛的影响下,个体不知不觉受到感染,逐渐使自己的行为与群体成员相一致。
  人处在群体中,多少会受到群体气氛和情绪状态的感染。思想政治教育注重人的思想转化,把群体的意志转化为个体意志。结合群体感染心理,使个体的心理和行为都朝着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,同样有利于开展思想政治教育。
  3.群体促进力的应用
  心理学家奥尔波特通过研究发现,从事简单、容易的工作时,几个人一起从事要比个人单独从事的效率高得多。在群体中,当个体从事某项活动时,如果有他人在场,使自己感到有竞争的压力,能使活动效率提高。开展思想政治教育,可通过先进群体影响以改变人的行为,促进个体行为朝着积极的方面转化,从而达到行为的协调一致。一种好的社会行为,经过群体的宣传提倡,在群体促进作用下,必定会提高执行的效率。思想政治教育就是要使多数人养成先进的思想道德行为,促进良好的社会风气的形成。
  【参考文献】
  [1]《马克思恩格斯全集》第3卷,人民出版社,1976年,515页.
  [2]郭亨杰,宋月丽.心理学教程[M].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,1995年,297—317页.

   论文榜(www.zglwb.com),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、投稿辅导的网站。
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,寻求投稿辅导代理,快速投稿辅导,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:省级投稿辅导/国家级投稿辅导/核心期刊投稿辅导//职称投稿辅导。


栏目列表
联系方式
推荐内容
 
QQ在线咨询
投稿辅导热线:
189-6119-6312
微信号咨询:
18961196312